如果筆者告訴各位,我大約在影片進行半個小時以後就確定片中的妻子Amy是在陷害她丈夫,你們相信嗎?筆者認為你們應該不會覺得這有什麼驚奇,因為故事前半段所佈下的疑雲很明顯是要指向Nick可能有些陰謀,只要在影片的前半段有任何一秒鐘讓觀眾產生懷疑,就行了。筆者最早傾向Amy才是事件主謀的起點為她筆下的「Amazing Amy」是她彌補童年缺憾的另一個自己,這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暗示了Amy對於自己的高標準,聯想至她對丈夫也會有自己的一套標準也很合理。另外,關於寫日記製造丈夫對其產生傷害的手法,中港合拍的《消失的子彈》也已出現過一模一樣的手段。
如果故事的發展能被預料,觀眾對後續走向的熱情勢必有所減少。《控制》儘管足以讓人猜到一部份的劇情發展,但好在故事的變化並沒有那麼簡單,正當丈夫Nick試圖有所反擊之際,叫人難以摸透的Amy持續帶給觀眾驚奇,甚至可以說是驚駭。筆者見到她用美工刀劃破學生時代情人的喉嚨時,不僅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到,還被接下來血流不止的鏡頭延長了驚嚇感,你幾乎可以在心中直接用髒話來代替對於驚嚇的形容。而整部片的驚悚幾乎在那一場戲裡被推到了最高點,因為沒有人能預料Amy會如此的「瘋狂」!
她回到了Nick的身邊,也獲得了更多人的支持,並且綁住了她心目中滿意的「那個Nick」。當觀眾發現這位戴著面具的女主角往後將牢牢控制著Nick未來的家庭生活後,一股毛骨悚然便油然而生。
但筆者對這個結局有點失望。出於一種對反派應該受到報應的思維,一個如此擅於欺瞞他人的高度智慧犯罪者,倘若她的控制在片中有那麼一點點的失控,都會讓觀眾對於兩個主角恢復較為理性的平衡感,因此,當Amy的錢被人打劫後,筆者的心中是有點痛快的,也期待最後的結局能出現一個不著痕跡而意料之外的反擊,讓全片處處控制的Amy一嚐失控的滋味,試想:「當Nick、Nick的姐姐、女刑警,以及一度協助Nick的律師等要角,都明白了真相後,Amy的控制,還是那麼牢不可破嗎?」
控制狂發現自己反被控制,這應該會是個很有意思的逆轉吧!
可惜始終沒有。
當Nick在片尾的電視訪談中一度脫口而出:「We’re partners in crime.(我們都是犯罪的人)」,那種呼之欲出,卻又黯然退縮的時刻,真叫筆者大失所望。
就像Nick他自己說的:「如果她被反綁,如何拿刀自衛?」
另外,Amy曾經在學生時代的情人家製造受虐的假象,監視器拍下了她的演出,但是只要警方全然的過濾,就會發現Amy是在自願的情況下進住,而非她所說的綁架。
Amy真的如她自己所以為的那麼高竿嗎?
或許她擅於控制的還是人的心理,她擅長扮演弱者,也很明白如何包裝自己,最讓人有些納悶的是,這樣的她,到底是看上了Nick哪一點?Nick中段在節目上對Amy喊話的那場戲也毫無引人入勝之處,令筆者不得不結論,也許Amy只是喜歡這位普通男人被她控制的感覺吧?但……她畢竟也控制,甚至玩弄了其他的男人(其中一個還比較倒楣,被Amy利用完就殺死了),這或許是筆者最摸不著頭緒的地方。當然,這部電影畢竟改編自小說,也許在小說的陳述裡,有更多難以影像化的內心足以讓讀者信服Amy的動機,但若單就電影而言,顯然力道上還是差了那麼一點。
挑剔完劇情的瑕疵後,不得不說,David Fincher的功力還是保持著一定的水準,對於引導觀眾預期心理的手法仍然高明,漸進式的揭曉也讓後續的轉折得到充分的空間釋放。
至於現在正在上映的《暗處》打著《控制》原作者的另一個故事,作品會是如何,近期會再分享給大家!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VinceChenmoviearticle
影君子的獨立癮巷-骨灰談電影
|